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(回阳救逆的四逆汤居然能治疗抑郁症?)
10
2024-10-14
这一天我明显的感觉到了自己有头疼的现象,吃了一些药物治疗效果都不是很明显,听老婆说可以适当的用一些麻黄附子细辛汤,麻黄附子细辛汤功效?
什么事细辛?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?有什么需要注意的?
今天去看了中医,医生说我有少阴脉沉反发热。这是什么意思?
我的背部:风门、肺俞、厥阴俞、心俞,这一带经常冰冷,穿得在多也是冰冰的,晚上有时冰的睡不着觉,在炎热的夏天也是这样,到了冬天北风天还好。
我今天在广安门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开了治疗关节风湿症的中药,想找药店代煎(医院离家远,取药不方便)。
因此麻黄附子细辛汤,主要的治疗阳气不足、风寒外感。有些患者素体阳虚、怕冷、倦怠嗜卧,这时候就需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振奋阳气,助发汗,迫寒邪外出;中医讲辨证,因此有些不同的疾病,只要出现这种素体阳虚伴有风寒都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。比如哮喘。
少阴病初期可能表现为发热、脉沉,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后,若身体疼痛未缓解,脉沉依旧,说明不能再发汗解表,需转而救里。5. 少阴病若传入太阴,死亡率较高。因此,当病人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后脉沉,表明阴寒过盛,应舍表救里,使用四逆汤。
麻黄附子细辛汤是由麻黄、细辛、炮附子组成。临床上感冒、三叉神经痛、过敏性鼻炎、荨麻疹等病,出现发热、怕冷,添衣加被仍不能缓解,并且有疲倦嗜睡、脉沉微等症状时,可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。
用药对症的话应该没有以上反应,身体会很舒适,没有难受现象,如出现不适,请停药,药不对症!
若患者表现为少阴阳虚,伴随的症状如腹泻、四肢冰冷、脉搏微弱甚至接近休克,这种情况下,应当遵循古代医家张仲景的理论,即在表证未解之前,先要温补内脏以固本,然后再考虑解表。
4月24开始孩子咳嗽发烧,三天后我也开始咳嗽发烧,医生诊断急性气管炎。输了五天头孢,开始往支气管发展。后又输了四天阿奇,咳嗽好转。
是一种去除水饮的表现,如果腹泻之后觉得身体舒畅,说明这个方子就开对了,因为麻黄附子细辛与桂枝去桂汤是温通阳气的药,并不是泻下药,出现这种反应就是水饮得以流行,从肠道出来的表现。
五苓散 真武汤等,治疗过一段时间不见效,最近开了麻黄附子,本没有腹泻的,最近胃肠又痉挛腹泻了。
去水饮可以用细辛,细辛也是主水饮的一个药,所以小青龙汤里头有细辛,“病发热头痛,脉反沉,” 就指着这个“少阴病始得之,反发热,脉沉者”,就指着这段。”若不差”,就是服了麻黄附子细辛汤,而病还不好。”“身体疼痛”,身体疼痛还可以有表证啊。
附子辛热,温肾助阳,为臣药。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,逐邪于外;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,鼓邪达外。二药配合,相辅相成,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。细辛归肺、肾二经,芳香气浓,性善走窜,通彻表里,既能祛风散寒,助麻黄解表,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,协附子温里,为佐药。
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《伤寒论》301条:“少阴病,始得之,反发热,脉沉者,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。”少阴阳虚,理当恶寒身凉,今外感寒邪,正邪相争则反见发热。后世多用治阳虚外感发热,视其为温经发汗之方。方中麻黄发汗解太阳之表,附子温扶少阴之阳,细辛既解表寒,又能散少阴寒邪,与麻黄、附子配伍可兼治表里。
1、方解:本方是为素体阳虚,复感风寒之证而设。阳虚之体,应不发热,今反发热,并见恶寒甚剧,虽厚衣重被,其寒不解,是外受风寒,邪正相争所致;表证脉当浮,今脉反沉微,兼见神疲欲寐,是知阳气已虚。此阳虚外感,表里俱寒之证,若纯以辛温发散,则因阳虚而无力作汗,或虽得汗必致阳随液脱,治当助阳与解表并行。方中麻黄辛温,发汗解表,为君药。附子辛热,温肾助阳,为臣药。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,逐邪于外;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,鼓邪达外。二药配合,相辅相成,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。细辛归肺、肾二经,芳香气浓,性善走窜,通彻表里,既能祛风散寒,助麻黄解表,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,协附子温里,为佐药。三药并用,补散兼施,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,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,则阳虚外感可愈。 2、喉为肺系之门户,少阴肾经亦循喉咙至舌根。若为暴哑,乃大寒直犯肺肾,上窒窍隧,下闭肾气所致。方中麻黄散寒宣肺,附子温壮肾阳,细辛协二药辛通上下,合用则具宣上温下、开窍启闭之功。此为以表里同治之方,易作上下同治之剂,乃灵活运用,异病同治之体现。 3、化裁:若证为阳气虚弱而见面色苍白、语声低微、肢冷等,宜加人参、黄芪合附子以助阳益气;兼咳喘吐痰者,宜加半夏、杏仁以化痰止咳平喘;兼湿滞经络之肢体酸痛,加苍术、独活祛湿通络止痛。 4、附方:麻黄附子甘草汤(《伤寒论》)、再造散(《伤寒六书》)。 5、附注:本方既是主治少阴阳虚,外感风寒的代表方、基础方。